本站評論員 毛瑾馨
前一段時間,《武漢晚報》報道了這樣一個新聞:“武漢一女子本來說好了做閨蜜的伴娘,但是在婚前一個月卻突然“請辭”,原因是看到先前關于柳巖的“鬧伴娘”事件,堅持要簽“禁止鬧伴娘協議”。”本來柳巖的“鬧伴娘事件”余波未了,此次事件又讓“鬧伴娘”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傳統婚禮中沒有“鬧伴娘”一說,這個習俗其實是21世紀初由“鬧洞房”變形而來,在中國一些農村尤為流行。而“鬧伴娘”衍生成集體騷擾事件,在過去的幾年并不少見,“伴娘”或許成了一種“高危工作”。
婚禮本是一種神圣的儀式,舉辦婚禮在中國人眼里更是一件“熱鬧事兒”。首先,伴娘一般作為新娘最好的朋友,經歷過類似的事件,蜜友之間必定會結下芥蒂。就像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恐怕也不是新娘和伴娘雙方所期望的。除了“友情崩塌”之外,類似的行為帶給伴娘身心上的摧殘。曾有伴娘就在婚禮上因鬧伴娘習俗而遭受陌生男子騷擾,更甚至有伴娘受到性侵。山東就有一伴娘因無法接受欺辱就曾產生了自殺的想法。過火的“鬧伴娘”一演再演,那么“鬧伴娘”的底線在哪里?
“鬧伴娘”漫畫
本身為了圖個喜慶,在婚禮上有節度的戲謔一番符合人之常情。但“乘人之危”的行為如果違反法律,那這就不僅僅是“常情”能表述的了,而是要負法律責任。除了法律底線,這件事還觸及到了道德底線。大多數人都抱著“湊熱鬧”的態度做這件“出格”的事,卻沒有考慮到過火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不道德行為或許是因為思想道德修養不足,個人的自覺性不夠強、素質較差。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相信人們的素質、修養會不斷改善。在現在這個略顯無奈的階段,更多的是靠公民的自覺性以及政府的規范。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這場鬧劇之中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旁觀者。惡俗的“過火鬧伴娘”除了“鬧事者”,當然也缺不了看客。多數宴客在“鬧伴娘”的事情上,不是選擇參與就是冷眼旁觀,挺身而出的反而極少。
“鬧伴娘”喜事變憂事?也未必。守住底線,互相尊重,讓歡樂回歸歡樂,讓文明消滅低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