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評論員 曹明康
“負債百萬、無力償還、高利借債、不堪輕生”這些詞被按到一個大學生頭上是如此的滑稽而又可悲。但是,可悲的玩笑卻成了心痛的事實。3月9日,鄭州市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在校大學生因債務纏身無力償還在山東青島跳樓自殺。隨即,該事件在網絡上成為熱議話題,搜索指數直線飆升。一個個疑問被拋出而未獲解答。
風險不可忽視
為什么一個大學生能貸款百萬?為什么大學校園充斥無良信貸而無人制止?為什么已經成人的大學生卻毫無辨別力?
在大學校園里有著眾多令人咋舌的不合理分期購物、大額信貸業務,其中很多業務不僅誘導了眾多自制力弱的大學生進行盲目消費和透支消費,更加使得“負債輕生”的悲劇發生。盡管這個案例有著其特殊之處,但其中所涉及到的大學信貸安全問題則是大學校園的“通病”。然而在當前網絡信貸業務蓬勃發展形勢之下,既缺立法限制,又無嚴格政策規定,簡簡單單的一句“問題亟待解決”更像是敷衍了事。大學生仍然被丟在了危險的“惡獸”面前,任其撕咬和享受美餐。其實從長遠來看,這種信貸、金融傷害不次于那些“直接了當的危險”。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校園貸款并不全是兇如洪水的猛獸,其中很多項目反而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部分。身為成年人的大學生不應被剝奪應有的貸款權利,但是風控能力和貸款信譽則成為校園貸款一貫以來躲不過、繞不開的難題。
我們總是習慣于在悲劇發生后摸索悲劇的波折。逝者已息,我們自然不能侵擾其安寧。但是這位輕生的大學生問題總是我們繞不過去的結。一名成年人有著自我負責的意識和能力是判別其心理成熟與否的重要前提。大學生大多都已經成年,而只有成年人才具有貸款和高額借債的資格。但大學生受限于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往往被誘惑和欺騙。如何去使得一名大學生具有理智的成年人意識或許才是當前環境下的關鍵。這種“毒品”式的信貸營銷是對大學生的考驗,也是大學生成長中的必要抉擇。我們不應想著逃避和哭泣,因為一味的躲藏只是養虎為患。
正如任我行對悲憤難平的令狐沖所說:“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